笔趣推文

第七十五章 飞起玉龙三百万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推文51biqutui.com

“北市人员往来复杂,有来自西域安国、康国和史国从事各种香料买卖的的粟特人,还有来自河北道和山东道的行商,来自河南道和岭南道的丝绸珍珠商人,也有不少的流人,靠打工谋生……”

站在思恭坊的坊门下,余泽指着东侧的北市坊门对李绚轻声介绍。

北市位于景行坊北,思恭坊东,西侧属于朝中权贵人家,东北便是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穷苦人家。

天灾人祸,每年都有不少人因此沦为流人。

北市因靠近河北道和山东道,从那一带来的流人逐渐的在北市东北侧聚集起来,形成了一片穷苦人家的聚集区。

洛阳县早年也曾经清理过,但很快流人就重新聚集了起来,他们也就只能听之任之。

李绚点点头,心中记下转过身打马进入了思恭坊。

刚进思恭坊,第一栋宅子就是他们昨日购下的宅子。

李竹站在高大的朱漆大门之下,见到李绚到来,立刻上前牵住马绳。

看着李绚抬头看向上方的匾额挂的地方,李竹赶紧解释:“王爷,新的门匾还没有打造好,所以只能暂时先空着。”

“空着就空着,不打紧的,只是这门匾是写什么才是重要的。”李绚翻身下马,看着门匾的位置沉思起来。

“余修撰,我们不用南昌王府的匾额吗?”李竹有些不解。

“王爷还没有正式开府,在南昌县,我们可以用南昌王府的门匾,是因为大家都知我们是什么人,但在洛阳不行。”稍作停顿,余泽皱眉说道:“在长安,我们可以用彭王府的门匾,毕竟那是我等一直沿用至今的,但到洛阳不行,王爷,要不用个别院的名字?”

“余叔,你说用玉龙别院的名字如何?”李绚突然转头,眼神中闪烁着亮光。

“玉龙?”余泽微微挑眉,有些不解的问道:“玉龙二字倒不违制。不知王爷可有他意?”

“玉龙,剑也,欲整锋鋩敢惮劳,凌晨开匣长嗥;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李绚赶紧收音,再说下去,就该露馅了!

“何妨直接叫玉剑院?”余泽侧着头看着李绚,他总觉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好大的口气!

“这诗怎么有些不大工整?”余泽毕竟曾经是进士,眼力水准都是一等一的。

“或许是火候不到的缘故吧,以后有空再琢磨琢磨!”李绚不在意的摆摆手,然后说道:“走吧,我们进……”

“踏踏踏……”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从东侧传来,李绚抬眼,两名千牛卫飞快打马而来。

见到李绚,两人立刻从马上跳下,一份公文直接递给了李绚:“王爷,宫中有令,令王爷赴尚药局待传。”

“遵令!”李绚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拱手接下公文。

两名千牛卫立刻转身而走,李绚转头看向余泽,余泽赶紧道:“尚药奉御的官服已拿了过来,王爷可直接入宫。”

“不,本王是想知道,为何会在此时叫本王入宫?”李绚微微皱眉。

昨日之事虽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李绚作为尚药奉御的监察之责已尽,根本就不需要再有介入。

所以今日他就连尚药局都没去,摆出了一副置身事外的架势。

不仅如此,李绚还给出了很好的请假的理由,那就是府中家人今日入洛,他需进行安排。

“或许是找到什么新线索了,就比如王爷昨夜说的那事。”余泽隐晦的提了一句。

“不,如果真的是那件事,根本就不应该通知本王的,甚至不该通知任何人。”李绚摇摇头。

如果真的找到了什么和庄王有关的线索证据,宫中应该秘密处置才对,根本不该让更多的人知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维持女配的尊严》【六六文学】《大宣武圣:从练功加点开始》【笔墨阁】《噩梦使徒》《恶霸小姑是年代文真千金》【笔趣看】《为小说原住民预告天灾》【爱去小说网】《高武纪元

太清妖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推文51biqut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最狂上门女婿我家娘子太体贴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谍战风云录:大宋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大明风流大唐小说家倒拔三国带着美女闯三国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金玉满唐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我在水浒做奸商我在异世界召唤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朕,剩者为王清末土司王谍海无名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臭县令朕怀孕了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HP)Forgive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继兄不善春枝缠明末:边军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