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皇后咸鱼了》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推文51biqutui.com
重活一世,谢泠心境疏阔许多,并没把闲云坊发生的事儿放在心里。
该吃吃,该喝喝,闲来廊下赏雪,无事时作作画,日子好不惬意,和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正房花厅中,吴氏一脸疲惫。
临近年关,诸事冗杂,她事事挂心,不过一月功夫,人就清简了几分。
绸缎铺的李掌柜见她眼下青黑,温声劝她:“夫人再忙,也需注意休息。这事一件赶着一件,哪有做完的时候?您整日熬着,再好的身子也遭不住啊。”
赵氏叹气。
她何尝不知其中道理。
可婆母年迈,二房的葛氏又立不起来,事便压在了她一人身上。
往年还好,谢府产息不多,花些心思也就解决了,今年情况却有了变化。
那御赐的宅邸,占地甚广,打理起来颇耗心力。想到明年开春要住进去,赵氏便心焦如麻,眉心蹙起折痕。
她性子要强,不想让别人窥见难处。外无援奥,内无帮手,这段时间,浑似两头烧的蜡烛。即使施了粉,也遮不住满脸疲态。
早上刚瞧过书肆账本,赵氏心情正坏。随手一翻缎铺账册,脸更沉了。
“铺子进项怎只有两千两?还不到之前一半。”
赵氏愠怒。
这绸缎铺是谢府公产,也是十几个铺子中最赚钱的。府上四个孩子的束侑费,大爷二爷的人情交际费,老太太的荣养丸都靠这铺子养着。
眼下,这铺子少了一半利钱,赵氏又惊又疑。疑心是不是底下人把银子贪墨了去。
李掌柜拱手,“夫人,今夏江南大旱,绢、绫、锦、绮价格大涨,咱铺子账面现银不多,便按惯例削减了货量。东西不丰,获利自然少了。”
商人赚钱,吃的是低买高卖的利差。买价飙升,获利有限时,按兵不动方是良策。
李掌柜谙熟经营之道,做法无可指摘。
赵氏却不太信。
她眼神一凛:“我怎么瞧见那锦衣坊的生意还是那般红火。”
锦衣坊也是家绸缎铺,和谢家铺子隔街相望。两店规模差不多,获利大差不差。
赵氏可记得几日前在锦衣坊见到的热闹景象。店里满满当当,都是想裁过年新衣的人。
李掌柜默了下,给赵氏递了个眼色。
显然有话要说。
赵氏会意,挥退伺候奴婢。
李掌柜仍不放心,撼撼门窗,见关得严实,适才道:“夫人有所不知。那锦衣坊自攀上崔府,进货门路就换了。低买高卖,很赚了一笔。”
赵氏疑惑,“天下锦绣,大半出自江南。崔家再势大,也不能违了天时。何能获利更多?”
京城的勋贵人家大多会在江南置办产业。倚地利之便,进货价压得很低,确实能多获几分利。可江南大旱,却是谁家也躲不过的。崔府何能独善其身。
李掌柜犹豫道,“某倒是听过一种传言。”
“有人说,崔府私引当地水渠,灌溉剑南道、山南道的桑园、蚕园,适才没受太多影响……”
他眸光微闪,表情为难。
大魏律法规定:桑田不可与耕田争利。凡遇天灾,最要紧的,是保证各地农田的灌溉。否则粮食歉收,灾民变多,极易激起民变。
与社稷相权,桑田轻若鸿毛,当然要往后挪上一挪。
如此简单的道理,赵氏知道,作为世家之首的崔府了解更深。知法而犯法,不过是倚仗自家权势罢了。
“你从哪儿听来的传言?”
赵氏敛了神色,垂首看他。不解这等机密之事怎会让他这个外人知晓了去。
“小的也是听锦衣坊的小厮酒后说的。”
李掌柜把事情竹筒倒豆般吐个干净。
锦衣坊的东家姓傅,半年前刚嫁了幺女。女婿正是卢家三子。
前些日子,他家一名唤何宿的小厮吃多了酒,见谢家铺子门庭冷落,一时没忍住心中得意,竟把真相告诉了李掌柜。
李掌柜当时就留了心眼。欲细问,何宿却不愿说了。酒醒后,更是谎称自个没说过此事,只道李掌柜记错了云云。
如此,反倒让李掌柜信了大半。
此事算是秘辛,又无旁的佐证。李掌柜不想节外生枝,便将此事按在肚中。若非赵氏怀疑到了他头上,他不会托出实情。
“竟是这样……”
赵氏一时呆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道爷要飞升》《大明:嘉靖修仙啦》《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无限]》《攻略男配的正确方法》《灾变卡皇》《阵问长生》《穿进同人文怀了影帝的崽》《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身为邪祟的我,教她们斩妖除魔》
客舟听雨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推文51biqut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